本文是 LearnData 博客的进阶篇,基础搭建流程查看主页。
自从我放弃了 Notion 等传统知识管理工具,转而尝试将博客转化为知识库以来,我发现不仅知识的复用率得到显著提升,文章的更新频率也有所增加。从 LearnData 的 GitHub 提交记录可以看出,仅在过去三周内,就进行了 11 次提交,并涉及了 47 个文件的更新。
本文是 LearnData 博客的进阶篇,基础搭建流程查看主页。
自从我放弃了 Notion 等传统知识管理工具,转而尝试将博客转化为知识库以来,我发现不仅知识的复用率得到显著提升,文章的更新频率也有所增加。从 LearnData 的 GitHub 提交记录可以看出,仅在过去三周内,就进行了 11 次提交,并涉及了 47 个文件的更新。
知识管理/笔记软件越来越多,Notion、Obsidian、Logseq、Roam Research、Evernote、flomo、为知、飞书、语雀……我总在不同应用间徘徊。直到有一次,我突然醒悟:知识管理软件不是管理知识,而是管理笔记。笔记里的知识并不属于你,只有经过消化、应用,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
这么简单的事,我之前却一直没看透,总是把笔记与知识理解划上了等号。当要用到曾摘录的笔记时,就在各类知识管理软件里翻找,折腾一番才找到需要的笔记,有时甚至出现「自己不清楚放在哪里,也不清楚是否有」的情况。记笔记花了一个小时,下次寻找与重新消化又耗费了一个小时,原本为效率而生的知识管理软件变成了时间杀手。
Github 墙得太厉害,就想在服务器上自建 Jekyll 环境,用上 Travis CI 和 Docker 后才发现完全没必要。。
Jekyll 环境官方安装指南:
使用 RVM 安装 Ruby (rvm -> ruby -> gem 网上大量教程就不赘述了)
安装 jekyll:gem install jekyll
。
进入 jekyll 网站,执行命令行 jekyll build
,生成 Jekyll 静态网页。
网站的执行目录需要指定在 _site
,这是 Jekyll 生成的静态页面目录。之后每次更新博客,都需要进入服务器执行一次 jekyll build
,重新生成静态页面。
一直都想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重装过 N 次 WordPress,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
偶然看到了 Hux 的 Jekyll 模板,被漂亮的设计给迷住了。Github Pages 默认支持 Jekyll 环境,并提供了免费空间和流量,因此开始了 Github Pages + Jekyll 之路。
注册并登录 Github。
点击 Fork
, 将喜欢的模板复制到自己的 Github 仓库中。
点击 Setting
, 修改 Repository name
为 xxx.github.io
, xxx
是你的 Github 用户名。
同一页面选择「Code and automation」>「Pages」>「Build and deployment」>「Branch」, 将 master branch 设为 Github Pages 来源,网站运行目录默认为 /(root)
。设置好后,点击「Save」。
最后,按页面提示访问链接 https://xxx.github.io/
,新博客搭建完毕。
新手建站最大的痛苦就是对服务器环境不熟悉,难以管理部署。
国产的宝塔面板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可视化界面中为服务器安装应用、同步文件、定期执行代码、管理服务。但请注意,宝塔面板面临许多争议,使用时注意风险。
一键创建网站、FTP、数据库、SSL;安全管理,计划任务,文件管理,PHP 多版本共存及切换;自带 LNMP 与 LAMP
CDN 的全称是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其基本思路是尽可能避开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瓶颈和环节,使内容传输的更快、更稳定。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所构成的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CDN 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其目的是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 Internet 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国内 CDN 有阿里云、腾讯、百度、网宿、七牛云、又拍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