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0-6 月)的日常护理需求。
坚持母乳喂养
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准备一小罐奶粉即可,避免购买婴儿水或其他所谓的婴儿食品。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喂养能满足 6 月龄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能量、营养素和水。由于之前未进行充分研究,家人采购了四箱婴儿水,结果成了我饮用的“补给”。(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 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最佳喂养方式。
- 婴儿出生后不要喂任何母乳以外的食物。
- 应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婴儿满 6 月龄。
-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只要母婴不分开,就不用奶瓶喂哺。
- 不宜用母乳颜色、质地以及母乳成分测定结果来判定母乳营养价值。
- 婴儿哭泣诱导母亲释放催产素。
宝宝醒了吗
初为人父时,我会因宝宝的任何小动静而紧张,不断跑过去查看。但其实,即使宝宝有些身体动作,也不代表她真的醒来。因此,无需因宝宝的轻微动静就去打扰她。[1]
宝宝哭闹的原因
宝宝刚出生时,月嫂和家里老人都有个说法是不能惯着她,让宝宝哭一会。但是,哭闹是婴儿表达饥饿信号的最晚表现。
在因饥饿而哭闹之前,婴儿可能已经出现以下表现:张嘴,吸手指、嘴唇或舌头;从睡眠中醒来,转动头脑,有好似寻找乳房的倾向;身体活动增多,呈现烦躁、哭闹等不安状态。识别出婴儿饥饿表现后,应立即哺喂。婴儿饥饿的后续表现才是哭闹。所以,根本不存在惯不惯着的问题,人家哭的时候,已经是饿惨了,请立即喂奶。
喂养的时长和频次由婴儿进食意愿和需求决定。不要因为所谓的惯着而让婴幼儿哭闹。通过识别婴幼儿发出饥饿与进食的信号,在不限制哺乳次数和时长的前提下,立即、合理回应婴儿的进食需要。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 3 月龄内的婴儿。
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较快,易感到饥饿,因此需多次哺乳满足其进食需要,伴随成长发育,一般喂奶间隔从 1 ~ 2 小时逐渐延长至 3 小时左右。3 个月后,婴儿胃容量增大,进食习惯趋于规律,同时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夜间喂奶次数也可逐渐减少。
除了饥饿的表现外,婴儿胃肠道不适或其他身体不舒服,甚至婴儿情绪不佳也会表现出不同状态的哭闹,而非饥饿原因引起的哭闹,显然无法通过哺喂得到完全安抚。应考虑非饥饿原因,比如大小便、体温等。
婴儿的胃容量逐渐增加,因此其进食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回应式喂养是指符合婴儿进食特性的喂养方式,强调喂养的时长和频次由婴儿进食意愿和需求决定,包括早期新生儿的按需喂养方式,及日后逐渐形成的规律喂养方式。所谓回应式喂养,也称顺应喂养,就是要及时地对婴儿发出的进食需求,迅速做出喂养回应。按需喂养是指通过识别婴幼儿发出饥饿与进食的信号,在不限制哺乳次数和时长的前提下,立即、合理回应婴儿的进食需要。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 3 月龄内的婴儿。
婴幼儿哭闹是有具体需求的,先满足她的需求让她心情平静下来,哭闹时不要做排气操等行为。
月嫂:助手还是潜在风险?
月嫂为新父母提供宝贵的育儿知识,但务必确认其是否携带药物。若有,应要求其将药物存放于宝妈房中。
我们第一个月嫂是从老家来的,做事利索,宝宝在她手上也特别乖。但是来了一周后,宝宝突然有两天睡得很沉,家人虽然奇怪,但都不清楚原因。然而,在随后一天的夜里,我丈母娘查监控时,突然看到月嫂为宝宝喂了药物。监控视频显示,月嫂确实有疑似给宝宝喂食的举动,且宝宝展现出吞咽的反应。当晚我们匆忙前往儿童医院,医生诊断宝宝的黄疸值为 12,并告知这一指数高可能导致嗜睡。考虑到为宝宝抽血的风险,我们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但当晚,宝宝整夜都未醒来,考虑到新生儿的胃容量只有 100-200ml,超过 3 小时便会感到饥饿。这更加加深了我们的怀疑,随后就辞退了这位月嫂。
在随后的红房子医院复查中,我得知黄疸值需超过 20 才会导致嗜睡,婴儿的安眠用药非常具有时效性,很快就无法检测到。当时,监控于 22:40 捕捉到疑似喂药动作,但第一次去的医院没有新生儿门诊,直到凌晨 1 点才抵达能够进行此检测的医院。但儿童医院可能因为深夜不愿意为宝宝抽血,故意诊断为黄疸高嗜睡。
第二个月嫂也带了药,而且相当懒惰。宝妈还在喂奶,月嫂 9 点就睡了。当晚我就打电话让中介换人,按一天工资给她结了。
第三个月嫂的态度非常积极,她明确表示不会携带药物,并允许我们检查她的物品。她还精心准备了美味的月子餐,让宝妈可以分享照片,从而提振心情。好的心情对坐月子的母亲来说极为重要。
为确保婴儿安全,建议在婴儿区域安装至少两个监控摄像头:一个针对婴儿床,另一个涵盖婴儿活动区。我最初只装了一个,发生疑似喂药事件后,才又增设了一个。与月嫂初次见面时,建议明确告知她家里有摄像头,一般她们都能接受。
- 0
- 0
- 0
- 0
- 0